日期:2025-09-18 02:26:44
初秋时节,走进大方县兴隆乡菱角村,第一眼就被整洁的村道、清澈的河沟、古朴的木栅栏和点缀其间的苗家小院吸引。老人和孩子们在跳花广场上,或奔跑嬉戏尚求100,或闲话家常,游客骑着自行车沿湖慢行——仿佛走进一幅“水清、院净、村美、人和”的田园画卷。
这一切的变化,源于毕节市大力推进的“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菱角村,正是这场乡村焕新行动中的“优等生”。
今年以来,菱角村拆除了70余处乱搭乱建,打造了100余户原生态庭院,1500米木栅栏、3000米仿古石院墙,尽显“苗寨风情”,“清”出了村里的高颜值;30余户村民完成“改厕”用上了卫生厕所,村里还新建了2处带洗手台和无障碍设施的生态公厕,既实用又美观。针对养殖圈舍问题,村里推行专项修缮改造,实现人畜分离,让村庄更整洁、更卫生;推行“户分类、村转运、乡处理”,垃圾不再“随地安家”。农村污水也有了“新去处”,4000米管网+人工湿地,让污水变清水。公益岗位保洁员每日清扫,每周还给旅游区域“搞个大扫除”。
如今,环境好了,菱角村的游客也多了,村里的民宿、餐饮业悄然兴起,村民腰包逐渐鼓了。因为美丽乡村,引来了“美丽经济”,菱角村也接连拿到了“全省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等招牌,环境的“升值”正转化为菱角村发展的“筹码”。
展开剩余68%菱角村的蝶变尚求100,是毕节市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生动缩影。
行动开展以来,毕节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六抓六强”措施,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卫生家庭建设的创新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抓教育引导强素质”方面,毕节市以培育“感恩奋进之城”为抓手,建成22个文明卫生村寨试点,发放宣传材料13万余份,推出移风易俗公益广告52条、短视频播放量超700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万余场。通过妇联等部门开展卫生家庭宣传、培训1.2万场,覆盖群众13.7万人,评选卫生文明户2万余户。
在“抓环境整治强形象”方面,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保持100%,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设施覆盖率达96.32%,清理垃圾2.1万吨。完成68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治理率超60%。清理乱堆乱放24.4万处,拆除残垣断壁1.87万处。组织用电安全检查1.4万户,整改电路隐患238起。发动志愿者2.1万人,开展服务2000余场。
在“抓基础配套强支撑”方面,新增垃圾箱4852个、清运车85辆,建成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6000余套,累计达4.1万套。争取省级污水治理资金3190万元。改厕完成2.22万户(完成率81.09%)尚求100,改圈完成3355户(完成率73.45%)。全市农村公益性岗位达10.8万个,上半年投入岗位资金3.75亿元。
在“抓机制建设强管理”方面,全市3313个村(社区)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600余个村修订完善“两约”。推行“门前三包”“积分制”等模式,黔西市创新“33566”工作机制,织金县建立“四方确认、图斑管理”机制,有效破解危房拆除与宅基地复用难题。
在“抓基层基础强保障”方面,设置村级党委12个、党总支404个、党支部2897个,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将“两清两改两治理”纳入村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履职要点,压实干部责任。培训村党组织书记300人,储备后备力量6872名,选派驻村干部6495人。
在“抓责任体系强落实”方面,将“两清两改两治理”纳入市领导及部门联系帮扶重点,实行包联责任。开展联合督查2次、暗访5次,推动解决334个问题。建立市县责任联动机制,确保工作协同推进、落实到位。
如今,随着“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持续深入,毕节正以更美的环境、更宜居的生态、更文明的乡风,“擦亮”乡村颜值,“点亮”百姓生活。比村容焕新更可贵的,是村民观念的转变——从“旁观者”成为“推动者”,从“被动整治”转为“主动参与”。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作者:文海
一审:王云
二审:梁慧颖
三审:王韵尚求100
发布于:贵州省鸿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